找到相关内容590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相宗的创立者玄奘与弟子窥基

    小乘佛教经律论520夹。657部。唐太宗请其住长安弘福寺,后移住大慈恩寺。此后20年间,玄奘主要从事译经。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75部,1335卷,主要有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、《成唯识论》、《大...佛教经论。25岁参加玄奘译场,参与了多部佛典的翻译,任笔受。窥基著述甚多,有“百部疏主”之称。重要的著作有《成唯识论述记》、《瑜伽师地论略纂》、《杂集论述记》、《因明入正理论疏》、《金刚般若经会释》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2055001.html
  • 在骄傲的山上存不住功德的泉水

    姿态服务于世间。正如无垢光尊者在《大圆满心性休息》中所说:“上师的证悟已远离了世俗凡情,却仍然随顺世间,随顺有情,为众生做利益之事。” 这些年来,我在其它大的方面没有做什么,但在翻译藏文经论方面也像一个仆人那样做事。愿以清净之心将所翻译的经论供养给在藏地求法汉地四众弟子。现已经翻译了不少,我打算继续在这方面精进努力。 这一颂主要讲要观自己的心,使它对任何众生不起骄慢。藏族有句谚语说:“在骄傲的山上存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0575071.html
  • 本来面目

        香严智闲禅师是百丈禅师的弟子,饱学经论,后来参学师兄灵佑禅师,一天灵佑对他说:“听说你一向博学多闻,现在我问你──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?”   智闲禅师一时语塞,回到住处,翻遍了书本,也找不到答案,再回来对禅师说:“和尚慈悲,请您开示我,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?”   沩山灵佑禅师斩钉截铁的说:“我不能告诉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231409358.html
  • 石书奇观--和日石经墙

    和日石经墙建在德敦寺原址旁(10月30日摄)。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乡德敦寺后的山坡上,有一处被誉为世界“石书奇观”的石经墙。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,由德敦寺的僧人和附近的民间艺人靠勤劳的双手和才智,共同雕刻堆砌的这面石经墙高3米,宽2.5米,长200余米,由10万余块大小不一的自然石片刻经成文后排列而成。石经内容多为佛教名著经论、石刻佛像,并有...

    新华网

    |石经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5/11/1932311887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佛教主张利益众生,不知在社会公益事业中从事哪些种类?有过哪些成就?

    人类文化事业上,人类友好事业上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。他们不仅翻译了几千卷的经论和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,为中国和印度及其他民族留下了宝贵的共同遗产,而且热心地相互传播了各自民族的劳动和智慧的花果,从而...

    赵朴初

    赵朴初|佛教常识问答|佛教初级知识|佛法问答|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7573010879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学佛的人有什么通病?

      学佛的人有什么通病?   印光法师答:佛法浩瀚。博地凡夫欲于现生了生脱死者,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外,别无有能满其所愿者。世有多少聪明特达之士,专以研究大乘经论为志事。而于此最简便最圆顿之法,返浅近视之,而不肯修。盖其平素注意深妙之理性,而不详思佛力之叵测,以故弃佛力而仗自力。自负为大通家,卒致只得其名,罕得其实。返逊愚夫愚妇无知无识者横超三界,高登九莲。致自己仍在生死苦海中沉沦莫出,岂不大可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印光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004811099.html
  • 本来面目

    香严智闲禅师是百丈禅师的弟子,饱学经论,后来参学师兄灵佑禅师,一天灵佑对他说:“听说你一向博学多闻,现在我问你──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?”  智闲禅师一时语塞,回到住处,翻遍了书本,也找不到答案,再回来对禅师说:“和尚慈悲,请您开示我,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?”  沩山灵佑禅师斩钉截铁的说:“我不能告诉你,因为我告诉你答案的话,那仍然是我的东西,和你不相干,我告诉了你,你将来会后悔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413216580.html
  • 性具善恶

    佛性也罢,事佛性也罢,总是佛性。讲的角度不一样,皆合乎经论,并不冲突。 ...

    月悟法师

    善恶|心性|自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14213021384.html
  • 学佛贵在致用

    解救嬉戏于火宅中的孺子(芸芸众生)而出现的。至于佛陀的开导众生出离火宅,观其根机,方便圆融说法,以故流传到后世成了各种经论。我们今天若果背弃经论,自然会落入野狐外道;另一方面,如果将经论当作学问来研究,也将会成为单纯的学问而失去了学佛的受用。自然,有的居士不研读经论,他们常到寺中作佛事或作功课,这对于培养善根,自然十分殊胜。但另一方面,若果仅在佛寺中作佛事时一心向佛,而出得了寺院便遗忘或淡化了,那...

    蔡日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5042046.html
  • 宗喀巴大师著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的原因

    宗喀巴大师在“造论缘起”中直言不讳地说 今勤瑜伽多寡闻,广闻不善于修要;  观视佛语多片眼,复乏理辩教义力。  故离智者欢喜道,圆满教要胜教授;  见已释此大车道,故我心意遍勇喜。 由于现在有四种错误的现象1、修持的人很少听闻;2、多闻的人不了解如何修持;3、片面的理解佛法经论;4、缺乏以正理来辨别法义的力量。所以宗咯巴大师著作《广论》。这正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3547690.html